根据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受过高 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比例的5.7%, 而发达占30%—50%,美国占60%, 日本、韩国占30%,不发达占8.8%, 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还没有达到不发达国 家的平均水平。因此,目前中国并不存在 大学毕业生已经多得分不出去的问题,中 国仍属人才奇缺的。
举措四,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高校内部就业工 作体系。各高等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高职院校、新 办学校要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抓 好。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中心 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 举措五,完善评估机制,促进高教规模、结构、质量、 效益协调发展。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 一级指标,作为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的核心 指标。从2007年起,在教学评估中突出对就业状况的 考查,对就业率作假的高校实行“一票否决”。2007 年要将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硬挂钩,坚决调减 就业率低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名额; 举措六,推动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大学 生就业的舆论氛围。各地、各高校要把就业宣传教育 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业指导和就业教 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1、运用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合理定位; 2、学会了解、筛选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前的简 历制作、求职书等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掌握一般的求职应聘、面试技巧; 4、结合自身特点,抓紧时间弥补自身就业能力 的不足,为顺利成为职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 活,今天的生活是由我们之前的选 择决定的,而今天的选择决定我们今 后的生活。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所面临 的形势 年份 毕业生人数(万) 比上年增长(万)
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毕业前3月份还未落实工作 单位。朋友去参加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 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刚好有一家制药厂要他, 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 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 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 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 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 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 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 大落差。
举措一,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 款、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生活补贴、户档迁转、职称 评定、权益保障、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 政策; 举措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 进一步落实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 工作体制,健全市、县级毕业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 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创造条件大力扶持高校 毕业生自主创业; 举措三,加快建设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 系。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大系统,加 快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对于高校毕业生以 灵活方式就业及到基层就业的,要在户籍管理、劳动 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 保障;
来源于边远省区的本、专科毕业生,只要 是边远省区急需的,原则上应回生源省区 就业。边远省区特指以下10个省、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 区、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 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 尔自治区。
1、课程代码:0000202 2、课程学时:共18学时,其中12学时 课堂理论教学,4学时为实践、实务、 咨询。 3、课程学分:1.5学分 4、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5、主修:全校2009级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地位和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伴随我国大学生“双向 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 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 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 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 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 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主 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及就业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求职择业的实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 就业。
6.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 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 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 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 区可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 或到用人单位见,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 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 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 财政列支。 7.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 (大专)毕业生,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 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 (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 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 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 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结业生就业必须在《就业报到证》上注明 “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未联系单 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籍关系转至家 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籍), 自谋职业。
学校应在毕业生毕业前认真负责地对毕业 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 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以后仍未 痊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籍关系和档 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由其自谋职业。
(一)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 下降 (二)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 来越高
(五)高等教育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 (六)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存在着结构 性的矛盾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 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 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 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 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和担保。 5.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 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 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 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 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 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 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 迁移手续。
(一)一次就业成为历史的遗迹,短期就 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流脉象 (二)就业全国化成为趋势 (三)报考“公务员”行情看涨
(一)不同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面向全 国就业,积极满足国防、军工、科研、教学、高 新技术等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政 机关和人民的所属单位的用人需求。 院有关部委和省、市、自治区所属高等学校毕业 生就业优先满足本系统、本行业、本地区需要, 同时努力为地方、为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应优先满足教育系统的需 要。
毕业生可以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申请自费 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不参加就业,凭国(境) 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学校规定的期限 内提出申请,经学校教务和毕业生就业管 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不列入就业计划。毕 业生集中离校时未办妥手续的,原则上将 其户口转至家庭所在地,继续办理出国手 续。
如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原定向单位 就业的毕业生,须征得原单位的同意, 报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并交纳相应的违 约金和培养费后,可调整就业单位。
(三)享受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行业、 地区或特殊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的就业政 策
享受师范、农林、民族、体育、航海等 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行业、地区或特殊 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原则上按计划就 业,对不服从就业计划自谋职业的,需补缴在 校学期间普通专业的学费并返还定向奖学金、 专业奖学金。
WTO的加入,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 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进出口贸易大量增加, 对人才的需求也持续看涨。加入WTO后, 我国可新增就业岗位1200万,就业机会增长 33%。
(五)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急剧增加 (六)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加大 (七)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建设新农村等战略,带来了更多 的就业机遇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 就业可能。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要比 2000年翻一番,要求今后5至10年国民 经济生产总值每年至少要保持7%的增长 速度。专家预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 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 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 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 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2年或2年以 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 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同等条件下,应 优先录用。 2.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 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 或招聘,择优录用。 3.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 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 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 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 制。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 “大众”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 走向“买方”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 (四)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重视 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 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扩招后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新增的就业 岗位优先录用符合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
1、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形 势; 2、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现行政策及体系(和 地方,行业和部门); 3、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开展大学生自我 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 4、了解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知识,包括求职中自 我合法权益的维护; 5、掌握大学生就业派遣的基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