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从1999年开始,我国推出了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并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必须在2005年前全部执业上岗。调查表明,我国高校极其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师,任职者多数是由学校行政人员轮岗和刚毕业的学生组成。
从1999年开始,我国推出了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并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必须在2005年前全部执业上岗。
截至2009年,我国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一万人左右,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500人。统计显示,我国职业指导人员与就业人员之比约是1∶15万,远不能满足就业大军的需要。
在我国,职业指导行业是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而产生的新型服务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教育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要求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从2008年开始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师队伍。
然而调查表明,我国高校极其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师,任职者多数是由学校行政人员轮岗和刚毕业的学生组成。他们大多数未经培训就上岗,不能对毕业生进行规范的职业能力培训和进行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指导工作主要局限在签协议、行政审核、公布就业信息、联系就业指导讲座等行政性的活动方面。而中小学的职业指导工作尚未开展。学校的职业指导队伍急需建立,现有职业指导人员急需提升专业水平。教育行政部门的职业指导中心和社会上的职业中介机构也同样面临着对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职业介绍机构26000余家,对职业指导人才的需要十分迫切。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一万人左右,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500人。但与我国一、二、三产业7.4亿就业人员和每年新增1000万劳动力相比,面临的是职业指导人员与就业人员1∶15万人以上状况。而美国2002年有17.5万名职业指导师,与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员的比例为1∶500人左右。根据教育部标准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按1∶500人配置一名职业指导师,我国需要150万名职业指导师才能基本满足职业咨询业的市场需求。
职业指导是为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的职业发展、求职者择业、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咨询、指导和援助的专业性活动。职业指导的对象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供求双方,职业指导的目标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尽其才。职业指导不只是就业指导,而是应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历程,具有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功能。职业指导的具体活动包括开设职业辅导课程、帮助求职者寻找职业信息、一对一或团队职业咨询、对就职人员的心理测评、对职业发展的专业化建议、为用人单位规划职业发展通道等。职业指导人员的胜任特征的研究表明,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常用的职业指导方法和技巧;熟悉劳动力市场的政策文件、劳动法,了解我国具体国情;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具有职业道德;掌握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显然,接受专业化的培训是职业指导人员从业的前提条件。
我国没有负责职业指导培训和管理的官方机构和行业学术团体,高等学校也没有对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教学和专向培训。目前,职业指导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资格考试,它无法代替专业教育和培训。
设置职业指导专业硕士学位是培养职业指导专业人才的最佳途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不同,其重要的特点是职业指向性明确,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目前已有18种专业学位。职业指导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研究领域,它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不适合本科教育,非常适合开设专业硕士学位,但目前在我国的专业学位体系中却没有一席之地。
建议国务院学位办将职业指导专业定位为研究劳动力市场个体职业生涯成长发展规律、职业指导技术方法和手段,从而为学生、在职人员提供职业选择、职业转换、职业发展等方面服务的研究领域,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从社会、劳动力市场、组织、个体多个层面研究个体的职业发展问题,为中小学、高等学校的职业指导中心、劳动力中介机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业指导中心、各级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培养中高级职业指导人员。
我国很多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等院校,都具有设置职业指导专业硕士的资格条件。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为例,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集中围绕劳动力市场相关问题开展教学与研究的特色学院,原有劳动经济系、人力资源系、劳动关系系、社会保障系,2009年又率先设立了职业开发与管理系。这五个系学科上有交叉、有联系,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研究平台。在这类院校开始试行,然后逐渐在全国推广设置职业指导专业硕士项目,应当说是完全可行的。(吴 江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 C 2013-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招聘六人才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3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春江天玺6幢 EMAIL:lgwgls@163.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