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返岗高峰到来,不少人盘算着从网络上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记者调查梳理案例发现,有的工作打着“新项目”“高收入”旗号,有的招聘岗位“挂羊头卖狗肉”,背后实则都有坑蒙的陷阱嫌疑。提醒求职者,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在求职过程中注意守护钱包安全,维护好自身利益。
在找工作或者兼职的过程中,收入多少往往是求职者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前几年的“网络兼职”“刷单返利”骗局有所不同,如今有一类骗局是打着“高收入”“新项目”的旗号来步步引诱求职者掏钱投资,最终造成钱财损失。
“新项目,正规赚钱,月入10万”。近日,记者在社交群组中看到,有一种据称可以在家工作、不用投资、没有年龄限制的工作机会。添加招聘者的联系方式后,对方很快发来一份简短的“新项目”文字介绍,宣称只要肯做,“每单可赚70元至200元,提现秒到账”,并且能够有长期收益。
如此“赚钱”,这个所谓的“新项目”工作是如何运作的呢?点击对方发来的资料文档,记者发现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打着“流量卡代理”幌子,带有传销色彩的陷阱工作。按照其流程,需先登录一个不知名网站填写手机号注册,再下载一款App进行推广操作。在该工作流程的“玩法”介绍中写道,“当上家,拉更多的人入场玩,赚取差价。后台有分销系统,可以自由设置下级佣金。”
“要投入的,这是玩虚拟币。”在群内发送招聘信息的人介绍,如果要在该“新项目”上赚钱,现在需要最少投入2394元人民币购买虚拟币。虚拟币可以放在交易市场内出售,“可以卖给别人,也可以卖给我,我也回收。对你拉进来的人,你拿60%,然后每天捡钱。”
记者检索相关信息发现,此前国内有地方就发生以高额收入回报为诱饵,引诱求职者(投资者)发展他人为下线投资,进而骗取钱财的案例。在警方披露的虚拟币诈骗案件中,往往有“发展下线-拉人入群-平台投资-系统锁仓-收割韭菜”的诈骗流程。为了让人相信投资能有高额回报,诈骗者通常会允许投资者在第一次或前几次提取现金,此后就玩起了“消失”或锁定系统,再也无法提现。
“找工作避雷,骗体检费的,快跑!”想起去年11月的找工作经历,洛洛依旧记忆很深。她在社交媒体上,写下自己的经历提醒求职者,不要再坠入自己遭遇的“体检陷阱”。
洛洛介绍,去年一天她接到一位猎头电话,让去公司面试。让她感到诧异的,是面试的地点环境比较简陋,当时自己就有了一丝怀疑。整个面试期间她所准备的简历内容,对方公司工作人员并没有过多询问,这加重了她内心的疑虑。当天晚些时候,洛洛就接到面试通过的答复。第二天“入职”时,她发现给到的合同内容有些简单,且被现场提醒需要缴纳1000多元钱,去公司指定的医院体检。
真正让洛洛感到不靠谱的,是公司工作人员向她介绍,1000多元的体检费用是前期自费,公司后期会分三个月时间逐步全额报销。然而,对方表示入职需先实一个月,且在合同中有“霸王”条款做不满实期,薪资不发。洛洛质疑合同应该是一式两份而不是一份,这名工作人员又补充说,体检结果出来后,到公司再签署一份。
“我认为让先交钱的工作一定是骗子。”洛洛把这段求职经历发出后,很快吸引了不少求职者跟帖。在跟帖中,有多位去过该公司应聘的求职者留言认为,该公司确实有骗取体检费的嫌疑。一名曾经也去过该公司的求职者表示,自己被骗过,后来报警后对方才赔了一部分钱。另一名网友则直接说,“我去过,就是骗体检费。”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骗体检费”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多地求职者在找工作过程中,均有遇到此类陷阱。其中一位求职者投诉一家公司,称以虚假宣传手段骗取未入职员工体检,费用是一般体检的两倍。未入职员工在交了这笔钱之后,公司并未履行承诺给予应有的工作,而申请退钱后,等待却是遥遥无期,甚至不再理会其诉求。
记者采访发现,求职者在找工作时,除了可能被要求投资、交各类名目的钱,还会遇到一些招聘“挂羊头卖狗肉”。上个月,小宁就遇到了这样的咄咄怪事,并感叹自己被骗。
1月初,小宁在某知名招聘软件上看到一个工作机会,一家公司正在招聘经理助理。该公司为此职位给出的报酬是“无责任底薪10000元至12000元”。看到工作没有什么业务业绩上的硬性规定,小宁投递了简历并很快被邀请面试。不过真正到了面试阶段,才被告知经理助理无责任底薪只有5000元,所谓10000元左右是加上各类补助和“五险一金”的价格。面试当天,面试官还向小宁推荐了“更适合”的营销岗位。在一番沟通后,小宁选择了后者,并开始了一周时间的培训。
在培训期间,小宁逐渐发现工作内容和面试时宣称的并不一致。培训几天后,真正让小宁不安的事情发生了要想正式入职,需要购买一套房或者售出一套房,否则无法正式入职。小宁认为这样的要求对自己压力很大,且与当初面试该岗位时对方所承诺的内容不符。“慢慢地,我逐步了解到这个公司其实是以招聘为噱头,让我们去了解房地产项目,让我们从应聘者变成客户。”
记者注意到,从小宁晒出的图片看,群内确实有疑似成功销售房屋后,群友跟帖祝贺的文字。而对于如何实现在一周时间内买房或者成功卖房的疑问,小宁说,她了解的做法是求职者未必需要真的购买房屋,而是用自己的名义去贷款,然后会有房屋开发商每个月打钱到账户上,帮着还钱。“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千万不要上当。”
“数字时代,求职者在线上获取信息,寻找工作机会是趋势,然而要注意甄别信息真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研究员王天玉说,当前线上各类招聘信息鱼龙混杂,有一定风险,需要个体在求职过程中多些警惕。
结合这几年的实践和观察经验,王天玉给求职者提出了四点“防身”建议。一是,求职时要有清晰的求职底线和稳定的心态与预期。“劳动者要对自身实际情况有较为准确的认知,不要试图去做一些违背常理的工作,期盼获得违背常规的所谓高收入。”同时,他建议求职者要花些时间,对招聘信息进行多平台匹配和论证,“劳动者是自己求职的第一责任人,不妨多学一些防骗知识,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求职过程中,无论何时一定要把钱包保护好。”王天玉补充说,此前在所谓“体检费”“培训费”“加盟费”等骗局之外,一些劳动者还会被引诱莫名就背上了贷款。“规范的用人单位不可能有类似名目的高额收费。”王天玉最后建议,求职者要有明确的维权意识,及时完整掌握维权证据和维权渠道。“求职者在找工作中,一旦发现有不合理、不规范的侵权行为,甚至有违法犯罪的线索,可以向所在地工会、劳动监察部门等进行线上线下反馈。情形严重的,直接向公安部门报警寻求帮助,维护好自身权益。”
Copyright C 2013-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招聘六人才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3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春江天玺6幢 EMAIL:lgwgls@163.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