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92-631606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创立者“执事敬与人忠”

来源:招聘六人才网 时间:2024-09-15 作者:招聘六人才网 浏览量:

  徐伯昕(1905年3月4日—1984年3月27日)是民进创始人之一,出版家。曾任出版总署发行局局长兼新华书店总经理和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代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政协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进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委员会秘书长,第六、七届委员会副。

  1905年3月4日,徐伯昕生于江苏省武进县鸣凰乡小留塘里村,后迁居湖塘桥镇。16岁时,徐伯昕离开家乡,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珐琅科半工半读。1925年2月,震惊全国的“二七”铁路工罢工爆发。徐伯昕对腐败卖国的军阀统治素怀不满,于是,和同学积极参加上海各界举行的罢市、罢课等声援活动。

  1926年,21岁的徐伯昕协助邹韬奋承办《生活》周刊,宣传进步思想。自此,徐伯昕和邹韬奋开始了长达18年的合作,将一份原本定位于职业教育指导的小刊物,发展成为生活书店,乃至著名的三联书店。

  在两人的合作中,邹韬奋常常奋笔疾书做主编,以一个新闻人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爱国热情,主导着刊物的舆论导向,其犀利的笔锋划开了周刊的。徐伯昕则密切配合,将原本只是内部赠阅的小册子,推广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刊物。不仅在发行上积极推进、卓有成效,为节省费用,他还亲自创作插图、广告画,深受读者追捧,各家企业纷纷登门请他设计、制作,为刊物带来源源不断的广告客户。

  邹韬奋在《生活史话》中这样回忆自己的搭档:“一面推广销路,一面设法大拉广告。伯昕先生每天夹着一个黑皮包,里面藏着不少宣传的印刷品,这都是他一手包办的,他不但有十二万分的热诚,而且还有一副艺术家的本领,把宣传材料做得怪美丽,怪动人,东奔西跑,到各行家去用着‘苏张之舌’,尽游说怂恿的能事,真是‘上天不负有心人’,广告居然一天多一天。”

  在俩人的默契配合下,《生活》周刊很快就火起来了,发行量逐年翻番。到1931年,26岁的徐伯昕创下了中国报刊发行的最高纪录,《生活》周刊第6卷第42期“国庆与国哀”特刊发行了15.5万份。1932年,在《生活》周刊基础上,邹韬奋和徐伯昕创办了生活书店。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徐伯昕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面对反动派的种种迫害,尽管处境险恶,徐伯昕始终坚贞不屈,坚持同文化出版界的进步人士以及书店同仁一起,进行英勇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高贵的品质和革命气节。

  1938年2月,徐伯昕邀请周恩来到汉口分店作了一场“关于当前抗战形势和青年的任务”的报告。周恩来指示办事处的徐冰和徐伯昕建立长期联系,安排他从出版战线转到统一战线工作。不久,徐伯昕在日记里写道:“生活书店的工作已是的文化工作的一部分,我在为的事业,为革命事业工作。我直接接受了的领导。”

  抗战胜利后,徐伯昕成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的正式成员,任第一届执行委员。他在上海与郑振铎等创办了《民主》周刊,团结广大文教界的进步知识分子,宣传和平民主,反对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反对美帝国主义支持当局挑起内战,干涉中国内政。

  1948年,读书、新知、生活三家书店合并,在香港成立总管理处,徐伯昕担任总经理,并与在港的民进其他领导人和爱国民主人士一起,继续积极从事爱国民主活动,为建立新中国进行坚决斗争。

  1949年4月,徐伯昕任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委员。成立后,徐伯昕还曾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发行局局长兼新华书店总经理和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等职,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辛勤的努力。

  1945年11月,徐伯昕与郑振铎、马叙伦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到建立民主促进会的事。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中国科学社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1月4日,在民进第一届理事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一致推举马叙伦、陈巳生、王绍鏊为本届理事会理事,并选任周建人为起草委员,严景耀为财务委员,徐伯昕为出版委员,宓逸群为秘书,张纪元任事务。当时,徐伯昕、严景耀二人年纪都在40岁上下,年轻力壮,许多事跑去跑来,均为二人负责。

  长期以来,徐伯昕的主要精力都是从事民进工作,为开创派工作的新局面,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1979年,民进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徐伯昕作题为《团结起来,为加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

  1979年,派恢复活动不久,徐伯昕主持民进的日常工作。徐伯昕紧跟的战略部署,适时提出民进工作的重点要转到为四化建设服务上来,这在当时是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气的,也显示了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磨练出的前瞻性、预见性与创造精神。

  1980年和1981年,在徐伯昕主持下,民进连续进行了对教育和出版事业的献计献策活动,既把大家从文革中所受到的心灵创伤中解脱出来,调动了全体会员投入建设的积极性;又为当时亟待复兴的教育、出版两个重灾区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

  当时在徐伯昕的主持和倡议下,民进还教育专家到西北讲学,民进创建流通图书馆,各地方积极办学和开办编辑出版培训班等。这些活动对派如何从“学,改造”转到为四化服务中来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民进智力支边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开端。

  作为出版界老前辈和统战工作的老领导,徐伯昕始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民进会员和机关干部们眼中的谦谦长者。在民进机关保存的会史资料中,有徐伯昕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那是在1983年,从事会史工作的在编写《民进会史(解放前部分)》时,遇到了一些不太清楚的问题,就此写了一份请示报告,徐伯昕在病榻上仔细审阅并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作了批注,给民进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依据。

  1984年2月6日,徐伯昕留下最后的手迹:“我今年年届八十,不敢称寿,对对人民贡献微薄,私感惭愧。承们热情祝贺,愧不敢当,如健康能有所恢复,愿以余岁继续为‘四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徐伯昕逝世后,时任全国政协副赵朴初作《伯昕挽诗》:“其执事也敬,其与人也忠,力行至老死,志业信无穷;病苦忍不堪,曾不闻,扬眉言国事,知君始更深。”高度评价了徐伯昕先生不平凡的一生。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3-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招聘六人才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3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春江天玺6幢 EMAIL:lgwgls@163.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