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问题均摆在首位。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湖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明确指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年就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疫情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如何破解?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从5月24日起推出“两会说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危与机”系列报道,共同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困境支招破局。
“两会说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危与机”系列报道道⑥两会说就业〡大学生就业能力弱和自立能力差有关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就业成为热词。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名,再创新高。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不让这些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成为“断线的风筝”,既考验着各级政府,也考验着每位青年、每个家庭、每所学校。
2020年 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24365网站200万个岗位招聘的信息,随后在线招聘各大平台及学校也释放出海量信息。在疫情之下如何应对挑战和机遇,每一名毕业生的求职表现都在考量其就业能力。
立足长远,应该如何培养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中国青年》特邀青年职业化教育深度实践者、“悦雅职业形象训练营”课程研发者陈郁回答相关问题。
没有就业能力,就谈不上职业能力《中国青年》:就业被称之为一种能力,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陈郁: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总是通过其行动和所做的事情体现出来。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即“可雇用性”,2005年由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明确概念,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不仅包括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这个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修订了“就业能力”概念,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岗位的能力,在强调就业能力的同时,加入了就业市场、经济政策等宏观方面,更全面地阐释了就业力的整体概念。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号),首次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必选学分课。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是学校培养的责任,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通力配合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家庭层面:需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中国青年》:从家庭角度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培养未来的就业能力?
陈郁:在中国年满18周岁,就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这意味着自己应该养活自己了,这就是生活自立。
“生活自理”是自我料理、自我管理;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扣除社会性活动之外的自我生活管理行为,包括“吃、喝、拉、撒、睡”,“洗、漱、居、起、衣”等。“生活自立”则是以社会活动为依托的,如果没有社会活动能力,就不可能具备“生活自立”的能力。
所谓“生活自立”,指的是脱离监护条件下的独立生存能力,是指可以自我完成生活资源的获取、管理、分配和运用的能力。
工作—获取工资—超市买粮食—把粮食带回家—做饭,这些行为包含了对生活资源的获取(工作、获取薪资)、管理(薪资的存放、计划使用等)、分配(多少买米面、多少买肉菜)、运用(做饭,放多少米、多少水)等,而这只是“生活自立”中最基础的、最小范围的能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中学生生活自立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刻意训练,是父母应当给予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培养。“你只管读书,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这种溺爱和培养方式,会害子一生。
从小参与家庭劳动,分担家庭负担,通过社会劳动换取所得,挣自己的零花钱,而不是在自己家刷碗挣钱。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与家庭生活自立能力培养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家庭培养就业能力,需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
清华大学开设了职业形象礼仪系列培训课程,陈郁(右一)为大学生讲授淡妆画法
学校层面:应刻意训练通用能力和生活自立能力《中国青年》:正如您所说,2007年以来就业能力的培养已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那么,学校培养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做?
陈郁: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通用能力+生活自立能力”的刻意训练。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属能力,专业能力有自己领域的知识体系,包含行业内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及技术等级。大学的专业划分是学科划分,学科专业不等于行业专业。
通用能力又称可迁移技能,是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能力。通用能力分通用基本能力和通用关键能力两种。
通用基本要是指基础的学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
通用关键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中,具有普适性的、有助于人们在未来更好地生存的为数不多的核心能力,是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也是胜任人生各种不可预见变化的能力。关键能力首次被提出,是在1974年德国职业教育学家梅腾斯发表的论文《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中。
1992年,澳大利亚费恩委员会从未来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七种关键能力的素养框架,要求青年具备搜集、分析和信息的能力、交流意图和信息的能力、规划与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使用数学理念和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在《学:内在的财富》一书中提出关键能力四大支柱定义,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四项。
新冠疫情过后,职场因行业的时代变迁而改变,适应变化需要通用能力的支撑,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加强通用能力的有效训练。《中国青年》:不同于家庭,在大学校园中培养生活自立能力,您建议应该怎么做?
陈郁:大学生毕业后的三个月,辞职率最高,少有人关注到是生活自立能力出了问题。学生进入大学学,短则三年,长则十年,有关衣食住行的生活自立能力刻意训练,需在学校公寓完成。
大学期间,大部分学生住校生活模式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与职场实际生活相比,没有预留顶风冒雨去坐公交车的时间,没有预留一日三餐买菜做饭的时间;在学校,最远的路程就是去最远的教室,吃饭都在食堂。从幼儿园到大学近20年没有任何空间、时间有意训练这些职场人面临的基本生存能力。
大学毕业生到岗初期面临的一大困惑就是人际关系。而学校宿舍的集体生活,无论从初中还是大学开始,都是融入社会的人际关系学的最佳环境,也是职场人际关系的反应。宿舍小小的一方空间,包含自己的床铺、书桌等,也包含他人的床铺、书桌,以及公共区域等,分清自我的权利空间,培养边界意识,就是建立未来职场空间人际关系的起始。
完善的校园服务环境,未必是线后”都有做值日生的经历,上学期间打扫教室卫生,不是为了省下雇清洁工的费用,而是已经养成了保持整洁的惯和意识;这个意识和惯可迁移到一生的生活中,但现在的学校和家庭却没有重视此类迁移能力的培养。
社会层面:以志愿活动参与促进就业能力磨炼《中国青年》:您认为怎样的社会氛围更有助于提升年轻人的就业能力?
责任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社会道德上,个人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对于自己没有做好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责任意识,是“想干事”;责任能力,是“能干事”;责任行为,是“真干事”;责任制度,是“可干事”;责任成果,是“干成事”。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
在教育阶段,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链接、联动发展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细化任务、明确路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养和推进,是实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的保障。
Copyright C 2013-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招聘六人才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3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春江天玺6幢 EMAIL:lgwgls@163.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