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92-631606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已结束】关于对2015-2016年度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十佳辅导员、十佳辅导员提名奖和优秀辅导员评选结果进行公示的公告,职业指导简介

来源:招聘六人才网 时间:2025-01-18 作者:招聘六人才网 浏览量:

  根据省委高教工委《关于开展2015-2016年度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和十佳辅导员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陕高教生〔2016〕8号)精神,在各高校评选推荐的基础上,省委高教工委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评审,评选出全省高校十佳辅导员10名,十佳辅导员提名奖10名,优秀辅导员79名,现将名单予以公示,欢迎全省高等学校及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学生工作部反映。

  在担任辅导员工作四年多的时间里,王阳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本着对辅导员岗位的热爱,他锐意创新,搭建学生思想引领平台;勇于实践,探索卓越教师培养路径;矢志不渝,争做辅导员岗位的行家里手。

  “我要搭建怎样的平台,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地接受并践行主流价值”,带着这些疑问,旨在探索思想教育新载体的“大学生争鸣论坛”项目于2013年12月应运而生。该项目寓有“文以载道,百家争鸣”之意,以高校立德树人为目标,按照“聚焦热点,有效研讨,反思提高,自觉成才”的思路,定期举办紧扣时事热点和贴近学生实际的主题论坛,论坛主题的选择争取在不同层面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论坛实施主要包含六个阶段,分别是确定论坛主题、征集论坛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培训工作人员、开展论坛、推介论坛成果。目前,“大学生争鸣论坛”共成功举办了13期,共讨论了“如何成就卓越教师梦想”“如何看待大学校园低头族现象”“一室若不治,何以奉家国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宿舍”“互联网红包正改变着什么”“如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等21个主题,先后有共计2000余名学生参与,形成了近45万字《大学生争鸣论坛论文集》,印刷了2800余份《争鸣论坛报》,《争鸣论坛》微信公众平台目前的关注量已达4038人次。

  回顾争鸣论坛建设的900多个日日夜夜,王阳阳常常与学生骨干一起讨论、一起“头脑风暴”,甚至有时晚上做梦都是与论坛建设有关,他要求学生做到开放、共享、包容、创新,推敲论坛实施细节,强化论坛建设实效,推介论坛建设成果。因为近乎忘我的劳作,凭着创新、专注、坚持和众人的智慧,“大学生争鸣论坛”项目于2015年11月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实现了陕西师范大学该项目立项零的突破。面对鲜花与掌声,王阳阳是冷静的,他说:“项目立项仅是开始,探索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道路依然很长。”

  为有效推介论坛成果,强化思想教育育人效果,王阳阳还专门成立了“两部一室”(争鸣编辑部、报刊编辑部、微鸣工作室),选拔学生骨干20余人负责具体工作。如今,争鸣论坛已成为王阳阳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抓手,也见证着他与学生们的成长。王阳阳根据第四期论坛主题制作“校园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主题班会,获得陕西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主题班会第一名。大学生通过参与论坛,不仅提高了思想认识,也使各项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为参与论坛,许多优秀学生涌现出来。学生们说,争鸣论坛“创新、开放、共享、包容”的理念深深的影响、改变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不断成长。

  辅导员不仅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在工作中要紧跟和学校发展步伐,投身实践实现自身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陕西师范大学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后,“想为卓越教师培养做点什么”的想法促使王阳阳在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

  主编《师缘》杂志,共享研究成果。王阳阳以问卷形式调查了附中、西安中学等32名中学教师,采访了师大前校长房喻教授,撰写了《一线中学教师谈卓越教师培养》、《房喻教授访谈》等文章。经过两个半月的筹备,《师缘》作为新生的第一份礼物,为学生带去了卓越教师培养最新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深入基层,与教育局领导、中学校长共线名学生奔赴陕西汉中,通过与南郑县教育局、汉中中学、南郑中学、龙岗中学等领导老师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撰写了《信息化环境下卓越教师培养的问题与路径》,形成了近10万字《暑期实践成果集》,为在校生带来卓越教师培养最为重要的一手资料。

  举办论坛,邀请名师畅谈卓越教师培养路径。在大学生争鸣路论坛第八期,王阳阳设置“如何成就卓越教师梦想”主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形成近6万字的《大学生争鸣论坛论文集》。嘉宾点评环节,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教授将卓越教师培养凝练为“正、高、精、勤”四字箴言,给大学生以有益参考。

  辅导员光有对岗位的热爱和对学生的一片赤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经验上升为科学,将工作转化为成果,只有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才能使辅导员对学生,爱得有力量,爱得有内涵。

  四年来,王阳阳刻苦学、努力求知、勤于思考,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先后公开发表论文11篇,参与校级课题1项,厅局级以上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1项,参与编写《理工科基础教学部通识教育工作成果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1部。此外,在《人民网》、《汉中日报》发表文章2篇。其中,人民网发表的《陕师大学生员:人民日报为我打开一扇窗》,被凤凰网、中青在线、参考消息等媒体转载。

  除了致力科研,王阳阳还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2015年4月参加陕西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以优异的成绩荣获陕西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因其学生工作方面出色的表现,王阳阳被评为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思想工作先进个人,他是获此殊荣最年轻的一位辅导员;2016年3月参评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成功入围全国200强。

  “志以辅才甘人梯,愿为柱擎作春泥”,王阳阳秉承陕西师范大学“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用其奉献、大爱和坚毅的行动,描述了一个基层辅导员从平凡到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正如王阳阳所说: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热爱,所以无悔;因为热爱,所以热泪盈眶。王阳阳在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思考着,学着,践行着,他用青春热血为爱添翼,助力学生远航!

  李政伦,男,汉族,员,1983年2月生,陕西城固人,教育学硕士,讲师职称。2006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留校工作。10年来一直在艺术学院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现任院团委。2012年起任西北大学校团委副(兼),兼任校微电影协会、摄影协会、艺术团指导教师。李政伦从事辅导员工作10年来,始终坚守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坚持做学生之师、学生之伴、学生之友,他打造精品项目与品牌载体助力学生成长,实现学生德育工作全过程管理;他引导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带领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普通辅导员的价值。一、思政引领多点互动,带学生前进更有方向为破解学生“为谁学、为何学、如何学”成长难题。他坚持“树魂立德、建育优、团建推优”基本思路,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中国印”和“西大魂”,将学生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成长有目标、有方向。他组建师生团队,深度挖掘西北大学“师生和校友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将侯伯宇、龚全珍、杨拯陆等英模人物进行影像化、舞台化叙事,先后制作纪录片2部,舞台剧3部,微电影5部,讲好西大故事,传播西大精神,创新了思想教育工作新载体,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树立学生成长标杆。

  在文化育人工程中,他和他的同事、学生们策划导演 编排演出40余台校园晚会,400多场各类校园精品活动,打造出学生知校、爱校、荣校的综合载体,使学生接受了知识、丰富了阅历、拓宽了情感、学了做人、锻造了人格,引导大学生为实现 “西大梦”、“成才梦”、“中国梦”贡献智慧、青春和力量。二、辅导帮扶紧扣专业,助学生成长更有动力针对艺术类学生在学风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他秉持“课比天大”理念,狠抓学风,建设朋辈教育体系,10年来,先后有42人次获得奖学金,10余人次获得陕西省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总体比例近60%。在他和同事、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团委荣获1次陕西省五四红旗团委和5次校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在工作中,他致力于将学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会贯通,为学生专业学搭建平台,开展了10届以学生艺术作品为主的“艺炫我心”学生艺术作品展,创建学院微电影、摄影、动漫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类社团,带领社团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国际大奖5个,省部级以上获奖76项。进一步发挥艺术类专业实践优势,以创业带就业,近年来,他所带学生综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形成了以“夯实基础、自我认知、差异分析、项目推进”的四阶段创业助力体系,参与指导的20多个毕业生创业实体,涉及影视制作、景观工程施工、装修装饰等多个领域。这些创业成功的学生也纷纷返校讲述创业故事,招聘学弟学妹,形成了良好发展循环。三、科学管理精准施策,促学生成才更有保障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他坚持问题导向,对每个年级所带学生发展面临问题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面临发展中的难点,有针对性进行管理。他还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特别在价值认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方面对每名学生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并建立成长档案。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帮扶。他还重视实践教育,倡导学生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提升学生能力。连续10年带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在陕西省商洛市石门镇进行实践活动,10年来,学院进行了累计数千人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新华社、《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先后4次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四、崇德修身不折不扣,和学生同行更有力量针对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知识体系,他优化知识结构,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艺术、心理、创业等课程,坚定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先后参加各类省级培训班9次,获得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生涯教练,职业指导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等多种资格证书。在承担课程教学工作中,他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为突破点,给学生上好《形势政策课》和《就业指导课》,10年累计课时量达到950学时。主持团重点课题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项,其他项目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3篇,参编著作2部。过去的10年,李政伦凭着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执着与努力,收获了学生的爱戴与尊重,收获了成长与成熟,也收获了多项荣誉。先后荣获陕西省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2007)、西北大学优秀员(2008、2012)、西北大学优秀专职团干(2007、2014、2015)、西北大学先进工作者(2010)、西北大学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2006、2016)、首届西北大学辅导员技能大赛优胜者称号(2012)。未来,正如他个人所讲,他将不忘初心,继续与学生一路同行,伴学生共同成长,用自己的行动更好践行公诚勤朴的西大校训,为学校事业发展奉献自我,做让放心的合格员,用青春诠释他作为“辅导员”这三个字的最大幸福!

  王艳,女,汉族,员,1985年5月出生,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现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专项负责人,2016级3个班(251人)的辅导员。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致全国广大教师一席话,不仅深深烙印在了王艳的心中,更是体现在她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的每一个方面。工作中,她秉承“以信感人、以德化人、以识授人、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所带的两届6个班不仅连续四年学生工作考核居全校前列,先后800余人次获得校级及以上各类表彰,班里更是涌现出了一批诸如“三年如一日帮扶残疾老人”的优秀志愿者李志宇等优秀的学生代表,受到了陕西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

  王艳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做好辅导员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经过不断的学和实践总结,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出了“了解、关爱、引导”的“一二三”学生沟通交流模式, 搭建了分层次、精细化的工作平台“艳姐工作坊”。

  1.了解学生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一个都不能少》是王艳一本“特殊”的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所有学生的详细信息。从“学分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到“未来发展意向”,她根据掌握的情况,为每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都构建起详实的个性化档案。每月,她都会根据学生的现状进行实时更新,以便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的学生动态资料。

  2.关爱学生是有效沟通的关键:为了能够帮助到每一名需要的学生,王艳在学生宿舍专门开辟了“艳姐谈心室”。每周日晚上6点半至10点,是她雷打不动的交流谈心时间。活动开办以来,吸引了全院乃至外院350余名学生的咨询,妥善处理危机事件18起。

  3.引导学生是有效沟通的目的: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王艳整合了当今大学生认可度最高的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资源,打造了“艳姐工作坊”互联网+个性化指导平台。所有需要指导的同学,只要在平台上留言,一定会在12小时内得到一对一的个性化反馈。 “有困难,找艳姐”这句口头禅也因此在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

  王艳坚持科学发展,走专业化道路。近年来,她公开发表论文7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项。其中包括2015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三等奖等。2016年,她撰写的英文论文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教育与学会议上荣获突出贡献奖。

  王艳储备的专业方向知识也带给了她的学生更加开阔的眼界,换来技术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她倡议组建的校园互联网团队“微客”打造的“学子360”应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数万人的学生用户;她牵头合作的“有方物联网设计大赛”,致力于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更是年年推出优秀作品,包括《基于BLE的室内急救老年医疗辅助平台》等,有效推动了校园作品到商业产品的快速转变。

  王艳作为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专项负责人,在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开创了“尊重学生、建立制度、培养骨干、创新思路”的创新工作模式,坚持“爱、严、细、实”的四字工作原则,用心、用情培养少数民族学生。

  她利用周点名、主题团日等载体,开展爱国意识与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和凝聚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她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少数民族学生足球友谊赛”、“少数民族学生联谊文艺晚会”等特色鲜明的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增进汉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的交流共融;她还主动联系授课教师和学生骨干,通过“朋辈助学班”的方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2014年她就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经验所撰写的《了解关爱尊重民族生适应问题的化解》荣获了2014年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2015年开展的《民族一家亲,共建中国梦》主题班会更是在第三届陕西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佳绩。

  作为一名拥有八年志愿者生涯的“老”志愿者,王艳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她创造性的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载体,以支部、团支部为抓手,实现了志愿服务从“内部”向“外部”、从“单一”向“多元”、从“少数人参与”向“大范围覆盖”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以“学院主导、社团联动、支部接力”的特色志愿服务格局,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她号召学生开展的“待用快餐微公益”道德实践活动,受到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热烈支持和赞扬;她学生开展的“科技进社区志愿活动”居民反响强烈,被陕西省教育厅微博转载报道;2014年,她指导的“丹凤县支农活动”暑期实践队更是受到了丹凤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嘉奖。王艳,始终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青春奉献给高等教育,她无怨无悔;伴学子共度青葱岁月,她内心温暖而幸福。

  董研林,女,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读博士),讲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2013级机械工程、信息工程、飞行器设计及法学等10个专业的辅导员,文治书院就业创业促进主管、创办“研林工作室”并任负责人。

  为人师表,桃李不言已成蹊;率身朋辈,树人百年传薪火。作为一名大学思想辅导员,董研林老师用她十年的时间诠释了辅导员不仅仅是一个“导员、知心姐姐、好人、妈妈”,辅导员其实更是一名引领学生思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大学老师”。

  高校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辅导员,是一个有着很高职业道德要求、思想道德要求、专业知识要求和较高管理协调能力要求的,集教育和管理为一体的教师岗位。按照教育部最新文件规定的辅导员的职业功能有:思想教育、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等9项职能。因此,对于一个基本工作对象数量都在200人以上的辅导员来说,明确的工作目标,有条理的工作内容是辅导员从容安排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工作本来就很难做,更不用说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这不是靠“热心肠”就能解决的,这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知识。针对不同工作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的开展工作。

  在清晰了解工作对象的基础之上,就要对工作对象展开切实有效的工作手段,以期获取理想的工作效果。董研林老师擅长以学生学业问题作为学生思想情况变化的预警器,而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引导学生剖析问题的切入点,从学业到生涯贯穿于学生大学学的始终,在建立这种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上解决学生平时遇到的其他问题,消解危机事件的发生。

  她还开创了“研林工作室”,这是学校最早挂牌的辅导员工作室。就是希望能以更加专业化的工作方式为同学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支持,而她正用自己一步步坚实的脚印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不懈努力。研林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以发布权威的书院相关专业就业数据而在同学中闻名,后又以开展“一对一”咨询活动而增加了在同学中的知名度,现在还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实生推选、培训、就业见基地建立等工作,以期以更加专业化的工作方式为同学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支持。

  辅导员队伍从建设之初至今,一直强调这是一支专兼结合的队伍,当1位专职的辅导员+n位(1n3)兼职辅导员共同作用于一群工作对象的时候,这些专兼辅导员就形成了一个团队,并且在这些工作对象中还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也属于这个工作团队中的一员。因此,可以得出即便一个辅导员要同时兼顾9项职业功能,也是有可能很 “靠谱”地完成工作。

  想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职业化的辅导员,一定要有一个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努力将自己发展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是成为职业化辅导员的一个前提。在辅导员的9大职业功能中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1-2个方向,着重研究。董研林老师的职业化发展选择了大学生学业与职业规划和思想教育方向。

  董研林老师撰写了大量的关于大学生和辅导员工作的学术论文,如:《论书院制建设下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其中已经》和《浅论“书院制”下青年学生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等17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的引用量达到4次和2次。并参与了《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著作的编写。

  另外,为了促使自己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她还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并担任总共五门课的本科生授课任务,其中2门必修3门选修;主持了2项科研项目,并参与了5项其他的项目研究。

  十年间她所带过的学生人数累计达到1156人,十年“零”事故;通过学业预警系统帮助,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予以圆满解决且促使学生顺利毕业人数达120余人;通过选修课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员,并顺利建立生涯目标且实现目标者达300余人。

  秉承着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理念,坚持着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工作宗旨,10多年来董研林老师在平凡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作着不平凡的付出。她坚信,辅导员的工作是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的,是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规范的工作流程来保障的,她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思考着这一职业的发展,她用自己的理性燃烧着她对学生工作的激情,以更加科学清晰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她的每一个学生。未来她希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工作理念能够薪火不息,传承不辍,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辅导员的工作行列,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从事这样一份高尚的职业。

  和红燕,女,员,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2006年7月至今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目前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生工作秘书职务。一、思想素养。和红燕具有坚定正确的方向和过硬的思想素质。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她能够结合时事和政策来分析学生的专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在学和规划的过程中树立民族观和责任感;作为一名课教师,她能够将的基础知识和大学生的成长相结合,化枯燥为生动,增进学生互动;作为学生支部的指导老师,她推出了员联系新生班制度,既促进建促团建作用发挥,又调动员积极性,促进学生朋辈作用发挥,有效地克服了员作用发挥不大、管理教育缺乏等不良现象;她指导的研究生植物营养学第一学术团队于2014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基层支部称号。她主持的课题“高校学生员发展质量研究”获批2015年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她是一名坚定的者。二、日常工作表现。和红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色,受到学校广大师生认可。她坚持“为学生服务,领学生追梦,助学生成才”的工作目标,并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落实到行动上。(一)“六育一体”,让学生互动成为主流

  在工作中,和红燕推行“六育一体”,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激发主动性,唤醒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六育”即互动教育、公民教育、生活教育、规划教育、互助教育、自主教育。她推出“资环人讲资环故事” 栏目,借助新媒体平台,让每个学生成为主角,增进学生间互动;她倡导假期十小时义工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公民责任;她指导支部组建的“青春点亮夕阳红”义务服务队长年照顾学校退休空巢老人,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命;她以中国梦为引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对学生的全程化规划指导中,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规划教育;她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间推行“虹桥计划”,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她改革了研究生会的建制,成立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学院委指导下,研究生会自助开展各项工作,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成长。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和红燕主动承担起了发展和推动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她在学校成立了第一个“成长指导室”,单对单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并探索实践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壮大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目前,“成长指导室”的指导老师已经发展至5人,全年指导学生近300人次,朋辈心理辅导员已有20人,全年开展活动近10次,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受众面,成为学校心理危急干预工作的有益补充。2016年以来,和红燕和团委合作在“西农名家讲座”微信平台推出了“红燕来了”栏目,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答疑解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常态。和红燕一直在探索切实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到学生成长成才指导工作中的实践模式,她提出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生涯教育工作中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具体操作方案。她把学生当前的成长阶段分为入学前阶段、在校学阶段和毕业后阶段。在入学前阶段以“给新生和家长的一封信”、撰写“我的大学梦”规划书、义工十小时等互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在校学阶段根据学生四个学年不同的学任务分为“追梦、筑梦、逐梦、圆梦”四个时期,结合学生身心理发展特点把八个学期分为“认识、评价、挖掘、培养、调整、修正、冲刺、完善”八个环节。在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我们都辅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和假期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在毕业后阶段通过回访校友、技术支持等方式巩固校友的敬业、诚信品质。持续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让学生在成长成才路上目标更加明确。“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作中,和红燕坚持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指导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坚持把实务工作和学研究紧密结合。她先后获得二级心理咨询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资质;公开发表12篇论文,其中4篇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主持课题6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1项,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参与课题6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1项,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参加教育部2014年高校辅导员访问学者计划在山东大学访学。本着一颗初心,爱着一群学生,做好一件事情。和红燕用她十年的坚定与坚守,书写了一位辅导员最本真、最朴实的人生画卷。她常说:辅导员是个幸福的职业,可以永葆青春。她期待自己可以与学生携手同行,在辅导员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长安大学辅导员倪凤英事迹材料一、个人简介倪凤英,女,汉族,1979年11月出生,员,副教授。现任汽车学院团委、本科生2013级支部、本科生2013级577名学生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工作。二、工作情况2004年7月,倪凤英从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从事辅导员工作。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名学生。她是一位用真情与行动诠释高校辅导员誓词的“一线战士”。(一)关爱学生,尽心守护,甘做学生健康成长的铺路石她重视学风建设,指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认真对自己的四年学业做规划,并在学生中实行“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成功帮助100多名有被退学倾向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她关心学生生活和思想动态。每学期去每间学生宿舍至少15次。近年来,与各类需要关怀的学生谈线余次,主动与家长当面或电线名学生被查出肺结核,经过与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多次沟通,她帮助学生去陕西省肺结核医院医治,引导8名学生康复出院并顺利毕业。2007级患有白血病的王迪同学休学两年回到她带的2009级学生中,她和班委一起关心和鼓励他,王迪同学与病魔的斗争感动了学校师生,荣获了2011年“芙蓉学子自强不息”10000元奖学金。新媒体时代,她在网上讲述青年故事、传递青年声音、服务青年成长、引领青年思想,真正走入学生的“心”。她带的每届学生毕业率都达到了100%,就业率均达到了97%以上,毕业时六级通过率超过了50%。她付出的是良心、责任心和爱心,收获的是感动、成长和欣慰。(二)凝练特色,树立品牌,志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者身兼专职辅导员和院团委的双重职责,她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在校园活动、科技创新和实践育人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凝练特色、树立多个品牌。近5年,学院团委连续5次获得社会实践优秀单位、连续5年获得“挑战杯”优秀单位。近年来,她亲自带10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她指导的长安大学赴贵州春晖实践队,连续3年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6次,并与长安大学贵州校友会合作。她带团队积极开展义教传授知识,深入家访调研,探索传统文化,开展高考心得分享等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肯定,先后受到《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60多家媒体报道,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该团队曾荣获省级优秀团队3次,全国先进团队2次。依托该实践队,她成功立项2014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建设项目。目前,该团队已获华侨基金会“走向西部”项目资助,并于2015年获首届陕西省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银奖。她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开拓创新,打造出长安大学校园文化精品活动汽车文化节。一方面,以普及汽车科普知识为基础,突出“广”字:通过开展静态车展、汽车图片展、汽车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和关注;另一方面,依托学院专业优势,突出“深”字:通过举办交通科技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物流设计和挑战杯选拔赛等诸多和汽车相关的科创赛事,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有30支队伍275人先后荣获“挑战杯”、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奖项,其中级12项,省级18项;学院学生授权专利1000多项。此外,通过和各大汽车企业共办汽车文化节,吸引了苏汽集团等企业在学院分别设立奖助学金、并与企业签订“3+1”订单式培养模式,极大提高学生学积极性,并有效促进学生就业。汽车文化节得到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社会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013年申报的《依托汽车专业优势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荣获“2013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获教育部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三)依托团班,培育先进,勇做学生骨干进步的培养者她通过科学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激励机制及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团班干部。尤其是学院成立的学生班长联合会,成为了学校班级及建设的特色。班长联合会不但定期举办班委职能培训,促进班级建设,而且还是班级与间的桥梁和纽带,保证了各活动的顺利举办。近年来,学院学生会获得7次优秀学生会,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获8次优秀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学院推荐到学校团委的学生干部,成功担任校学生会等重要职务。学院团委连续3年考核获得优秀,自2009年来蝉联校“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四)聚焦主业,提升技能,永做辅导员职业道路的奋进者十二年来,她注重学积累,坚持科学研究。参加各类培训10次,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3门课程教学工作。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1篇CSSCI来源期刊,3篇ISSHP检索,3篇北大核心 。她先后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4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及长安大学人文社科高校基金等5项课题;参与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等3项课题、作为副主编参编教材《物流管理实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项、“挑战杯”项目10项(两项获级铜奖)。她先后获级、省级和校级荣誉14项。十二年来,她一直在辅导员专家化、职业化的道路上努力着、奋进着

  延安大学辅导员李生策事迹材料一、个人简介:李生策,男,汉族,员,1982年12月生,历史学硕士。2007年7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先后担任2007、2008、2011、2014、2015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主讲《思想与理论》、《就业指导》和《形势与政策》课程。主持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1项,校级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2项。参与省级以上项目3项,发表论文数篇,其中,核心1篇。获得省级奖励2项,校级奖励18项。二、工作情况:学生眼中的“策士”哥“策士”本是李生策的网名,因他爱读书、有思想、有才华、点子多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崇拜,学生昵称他为“策士哥”。学生在采写的他的专访中将他总结为“学生的谋士、工作的才士、生活的斗士”。学生的谋士,因为他善于给学生指点迷津,排忧解难;工作的才士,因为他多才多艺,并将自己的特长应用到工作中,创造了许多校园文化活动精品。生活的斗士。因为他在逆境中成长的经历成了学生的励志典型。李生策担任辅导员9年,9年间虽然有许多可以转岗的机会,但是他都放弃了,他觉得以他的特点和特长做辅导员才是最适合的岗位。因此,他曾将郑板桥的诗改了几个字来表达他做辅导员的志向:“坚定理想不放松,立身原在信念中,功名利禄随风去,不与他人论前程”。最让李生策骄傲的是,在他的学生当中,现在有5名学生做了大学辅导员,因此做更多学生的辅导员和做辅导员的辅导员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常规工作:思想教育方面:创新大学生建工作模式,探索了入答辩机制和员再教育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入答辩机制中,建立了积极分子入比理论、比思想、比奉献、比情怀的导向机制,所得的经验在全校推广并在教育厅等网站宣传。在员再教育工作中,他组建了“陕北好后生”员精英团队,每年亲自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工厂、社区搞公益帮扶和社会调查活动,使团队成为学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骨干来源和赴边远地区建功立业的人才摇篮。班级建设方面:注重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以学生综合素质成绩单制度为“牛鼻子”,建立了早操、卫生、课堂、纪律四条红线和学、文体、实践、创新四条绿线学生自主管理记录机制。探索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经验,使学院宿舍文化由表层文化发展到深层文化,建设经验在全校推广。

  能力培养方面:为了拓展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提升就业力。他创办并指导准教师协会、人文书画社、演讲辩论协会和天涯文学社四个精品社团,以这四个社团为载体分别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书法技能、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书画社缺少指导老师,李生策就义务为学生教授硬笔书法长达数年,每周一节课从未间断;连续9年指导学生辩论赛演讲赛,成为每年学校辩论赛、演讲赛指导的教练之一;经常指导学生写作并与文学爱好者交流。特色工作:积极宣讲延安故事和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为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的理想信念,李生策充分发挥历史专业的背景和讲课方面的优势给学生讲红色故事、理论和形势政策。首先是讲红色故事。他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注重搜集整理延安时期的红色故事,先后整理了经典故事50篇。2014年,延安大学开展了首届“讲延安故事,育时代新人”延安精神宣讲大赛,李生策获得了第一名。当时他是含着热泪讲完了的插队故事,把台下的好多同学都讲哭了,于是他意识到讲故事这种形式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就又在2014年暑假带领10名学生在梁家河做了为期半个月的插队史的调查,形成了调研报告5万余字,在此基础上他打造了一个现场教学精品课黄土地的儿子。这个课不仅给学校各个院系的学生讲,更给来自全国各地来延安学的大学生讲,尤其是到延安学的陕西高校的大学生几乎都听过他的课,近几年累计为大学生讲课有100余场。因为讲课,激发了他对思想研究的浓厚兴趣,经过一定的积累,近一年来又积极地向大学生宣讲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先后受邀为陕西各地机关干部、辅导员、大学生做专题报告数十场。在李生策的带动下,延安大学在辅导员中掀起了讲延安故事的热潮,于是他又成立了辅导员讲延安精神的研究和宣讲团队,并以此申报获批了省委高教工委2016年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其次是讲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李生策每年担任所带班级的《思想和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任务。他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了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深受学生欢迎,提高了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在延安大学首届《形势政策课》讲课比赛中,李生策主讲的《五大发展理念》获得讲课比赛第一名。三、所获奖项

  2007、2008、2011、2013、2014年新生军训优秀指导员2007年 延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2010年 延安大学四项业务素质公文写作大赛三等奖2012年 延安大学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先进个人2012年 延安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4年 延安大学首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三等奖2014年 延安大学优秀专职干部2014年 延安大学优秀辅导员

  2015年 延安大学首届“讲延安故事,育时代新人”延安精神宣讲大赛一等奖

  工作7年半、4个年级、1200余名学生作为学校在岗时间最长的现役本科生辅导员,她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从守望、伴飞到领航,书写着自己的飞行人生。高敏说,如果把个性鲜明的学生比作不同型号的飞行器,辅导员首先要当好“地勤”,做好导航、检测和维修,确保安全飞行。地面导航思想引领砥砺航空报国志。航空是战略领域,航空人必须有坚定的“中国心”。高敏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为学生标定正确人生航向,引导学生“把忠诚和事业书写在祖国蓝天上”。在她眼中,校园里处处都是思政课堂每天早上,她都会带领学生在“阿娇”(ARJ-21零号试验机)前签到,然后晨练、读英语、上课,未来航空总师们的一天就这样开始。毕业生小蕊回忆道,在国产大飞机旁开始一天的生活,这样的仪式感让她每天都充满动力,一刻不敢懈怠。塔台呼叫谈心谈话培育浓浓师生情。高敏的本科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她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作飞行员与塔台间的通讯,“这个联络很重要。”每周,她都会随机请一些从未主动发过信息、打过电话的学生来聊天。慢慢地,陌生被熟悉和信任取代,谈话的力量开始显现学生从最初担心“中奖”,渐渐转变为好奇和主动。同时,电邮、短信、微信都成为交流的桥梁。而当下次遇见,倾诉与倾听的心照不宣就是信任与默契的起点。机务维修每周一会长伴切切嘱托声。每周一次的大班会,是高敏和学生的日常。全年级聚在一个大教室里,总结一周工作,分析共性问题,提醒重要事项,安排近期事务就是在这样家庭聚会式的循环往复中,学生们逐渐成长起来。一次英语六级考试前,她扭伤了脚踝,然而第二天就是“聚会日”。当她拄着双拐出现在教室门口,自发的掌声热烈响起。她的坚持也传递给了学生一名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说,毕业一年了,我现在更能理解四年来高老师的点滴付出,我要带着感恩的心,把这份坚持传承下去。辅导员亦师亦友。高敏认为,优秀的辅导员不仅要甘为人梯,当好“地勤”,还要和学生一起飞翔,成为他们的成长伙伴。加油机助你飞得更高。小宇入学后,在几次选拔中接连失利,心灰意冷的他找到了高敏。摸清情况后,高敏建议他去观看全校学生标兵答辩,看准目标,持之以恒。在一年的沉淀和拼搏之后,小宇以年级第一拿下奖学金,当选学生会副,并成为全校年龄最小的本科生标兵。他回忆说,一路的辛苦和付出,时间快而不真实,只有和高老师的第一次谈话最为真切,因为那是梦想最初被照亮的地方。侦察机注视你的成长。和小宇一起去看答辩的,还有飞设3班班长小何。这是一个特点鲜明的集体,高敏早就注意到这个班,并为他们设定了冲击模范班的目标。集体自、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高敏带着他们从跌跌撞撞到坚定自信,学霸、航模玩家、竞赛达人越来越多,凝聚力越来越强。最终,他们在大四成功夺得全校“模范班级”。预警机及时发出警报。每接手一个年级,高敏都会尽快摸清经济、学、心理等重点学生,建立专门档案,逐一进行谈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对学生思想的准确把握,以及心理咨询的经验,帮助她的年级实现“零事故”。她还筹建了学院心理辅导站,担任心理健康课教师,尽力帮助更多的学生解开心结,享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辅导员不仅要陪伴和成就学生,更要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从伴飞到领航的跨越,成为走在学生前面的领航员。你的成长里有我的思考。在2012年通过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后,高敏对自己提出了“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而不仅是事务工作的重复劳动者”的要求。在引导学生助人自助的同时,她努力探索“专家型”辅导员成长之路她把近几年的工作心得和谈话案例总结成论文,荣获全国辅导员优秀论文,并多次在全省高校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你的风景里有我的守望。今年是高敏连续第三年担任毕业班辅导员。她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年级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升学率超过60%。她积极引导学生放眼国际,近两届毕业生共有61人出国、出境深造,9.92%的比例居全校前列。在国际化办学进程中,航空学院成功将“西工大的种子”撒向全世界。你的人生里有我的祝福。2011级入校时,高敏就在思考,应该为学生准备一份怎样的毕业礼物?当一切就绪,已是毕业晚会的前一天深夜。晚会上,她亲手将一个个信封发到每名学生手中,有学生亲笔写的请假条、入学感想、检讨书细心的她把学生四年来提交的材料都保存了下来!此外,她还为每人准备了一本特制的“护照”,记载着四年求学的种种“磨难”,也盖满了象征荣誉与收获的印章。这是临别的礼物,也是她给学生的祝福!“与我相伴最长的是我完整带完的2015届,相处最短的是不到一年半的2016届。不论长短,我们都曾在同一个航向中互相陪伴,我们都曾在彼此的青春岁月中留下印记。”七年的时间,很短也很长。高敏用热爱和坚守,成就了一批批学生,目送他们逐梦、筑梦、圆梦。

  郭轶,男,汉族,员,1983年7月生,硕士研究生,讲师。2009年6月参加工作,累计担任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共33个班的辅导员,曾任院团委,现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两办支部、2014级-2016级研究生辅导员。

  “人有何信念,就如何生活。能够帮助我的学生实现梦想,成长成才就是我的信念。”从事辅导员工作,一直是郭轶最接近梦想的职业。七年来,凭借着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郭轶始终坚守在辅导员工作一线,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不忘初心,孜孜以求、踏实奉献,潜移默化的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工作以来,他曾先后多次被授予校级优秀辅导员、优秀务工作者、工作先进个人等各类荣誉11项。作为辅导员,他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和爱心,他温暖学生、教育学生、感动学生。在他的带领下,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收获着、成长着。

  “只有你的工作内容与学生的生涯发展诉求相一致,并在学生的生涯发展中呈现出积极贡献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在郭轶看来,辅导员工作虽然平凡,却可以抚触生命;虽在基层,却关乎和民族的未来。他精心设计各种思想教育活动,为了满足不同层面的学生对于务知识的需求,他创办“新媒体+微课”项目,微信平台推送课18期,视频推送课6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举办学生务干部培训班,重点讲授了“发展员的工作程序”、“三会一课的内容与开展形式”、“学生工作中的信息工程”等课程内容。他创新“网格型”小组制度,打造“成长型”小组与“特色型”小组,实施小组导师工作制度、小组立项研究工作制度、星级小组评选工作制度,激发学生支部活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爱是教育的前提,自担任辅导员的第一天起,郭轶就用行动诠释爱的意义。他一直把关心经济困难生、后进生、心理问题学生的学和生活作为工作的重点,并给他们定位为“发展学生”,通过定期更新、细化到每位学生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情况动态表”、“挂科及缺学分情况动态表”等动态表格,确保了工作开展的针对性。而掌握这套制度已成为学院新上岗辅导员的必修课。他坚持面向学生开展“一对一”的生涯发展辅导,累计与学生谈线余次。他每周两次深入学生宿舍,努力拓展与学生的交流载体,利用一切和学生接触的机会开展思想教育。每学期开展精准家访工作,把学生工作做“家”,几年间,他走访陕西多个县区30余户学生家庭。在成为辅导员的七年多时间里,他几乎没有正点下班,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尽量多的与同学们交流。辛勤的耕耘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信任,2013届学生毕业时,送给他一张“最佳辅导员”的奖状,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奖励。“身体力行,引导实践”,是郭轶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他将双创教育与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以“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主题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利用“一二课堂”融会贯通的优良学风提振体系来强化学风班风,活动覆盖学院70%的学生,7年来他所带学生在各类级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120余项。他在学院范围内打造双创教育“梦想工作站”,帮助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同学梦想成真。他根据学生的特长开展针对性指导,围绕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打造学院的“科技之星”。目前,学院多名“科技之星”的科技活动及成果受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闻频道》、《华商网》、《西部网》等媒体的报道。“创业教育要脚踏实地”,基于这样的想法,他通过重点打造印刷机械及自动化兴趣小组、探索科技发明兴趣小组、包装兴趣小组、电子产品开发兴趣小组等学生研究团队,促进科研成果的创业转化,目前已在学院范围内打造了印象工坊、咂吧零食配送网、中德文化工作室等三个实体创业工作项目。他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专业学相结合,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覆盖面,效果显著。所带学生中,有91.07%的学生在学期间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岗位实等实践活动,在社会熔炉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他本人曾多次被授予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带队教师。

  “有科学的理论和经过验证的经验做指导,辅导员的工作才具有科学性。” 七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他一直用双赢的理念确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在给学生以发展性辅导的同时自身也要发展,并要与学生的发展形成互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更注重如何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来适应不同时期学生工作发展的需要,他先后参加陕西省高校辅导员骨干第五十三期培训班、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培训等多项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在个人科研学术能力方面,公开发表论文7篇,主持省级和校级研究课题4项,撰写论文获得全国辅导员优秀论文三等奖,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1项。他还先后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等课程,同时每年给新生作入学教育报告和院级课报告,5年来学生评教连续在90分以上,教学效果“优秀”。辅导员工作是平凡的,但它却体现了郭轶的执著追求和全身心投入。看到学生的成功成才,他的心中总有种别人无法分享的喜悦和安慰。他对学生有一种亲人般的牵挂,有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做一名学生信赖的辅导员,让学生受益是他最大的愿望和工作的目标!

  陈璐,女,汉族,陕西西安人,1986年3月出生,员,法学硕士,讲师。2012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2012年9月进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现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辅导员,负责2015级9个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兼任系团总支。她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在四年的工作时间中,她一直坚守着一份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带500余名新生参加军训,她是“优秀指导员”;学生到基层民办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她获得“优秀奖”;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她是“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开展学生工作项目建设,她所承担的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被评为校级“优秀项目”;而她,也在对爱心与责任的坚守中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最温暖贴心的”辅导员老师。2012年国际法专业研究生毕业时,选择在一所省属师范类院校做高校辅导员,同学朋友们也表示过不解,认为放弃专业更对口的法律类工作有些可惜,但在她的心中,却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校园情怀。能够成为一名教师教育者,去努力引导更多未来的教师学会做人与做事,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是属于她的一份青春理想。一、用爱心见证学生成长。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陈璐热爱自己的工作与学生。她尊重、平等、真诚,像朋友一样耐心倾听,建立起了信任、友善、互助的师生关系,陪伴着学生一起走过他们青春时光所中面临的困惑与障碍。2013年4月,一名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为学业压力的缘故,焦虑情绪较为严重,她与舍友们一道,经常用午间休息的时间陪伴与开导学生,并结合自己以往的大学学经验,帮助学生逐渐改变学的方式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位学生顺利通过了重要的等级考试,情绪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毕业时也较为顺利地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毕业后,陈璐和这名已经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的学生仍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心学生的工作与生活,不断鼓励学生多积累工作经验,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一件件与学生间的温暖故事还有许多。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陈璐也与学生们一起收获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在已经毕业的第一届学生中,初次就业率达到93%。超过80%的学生选择到幼儿园、小学或幼儿教育机构任教,其中有87名学生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工作,48名学生在省级示范园从教,41名学生成功通过各地招教考试或特岗教师招录,45名学生顺利通过统招专升本考试进入学前教育本科层次学。

  二、用责任助推青春梦想。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健康成长,对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系团总支,陈璐始终将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作为自身的工作宗旨,并以营造“和谐共进、乐于幼教、儿童第一、创新笃行”的乐幼文化氛围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例如“梦在黑白键”钢琴技能大赛与幼儿歌曲弹唱比赛,“我是幼儿故事大王”幼儿故事创编与讲演大赛等。在社会实践方面,依托学前社等学生,在学生中开展以“四个一”为主体的未来幼师乐学计划活动,即引导学生每学期参与一次下园参观学、一次专业学术讲座、一次专业技能比赛与一次假期社会实践等。上述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也为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提升专业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在网络思政方面,陈璐经过自身的工作实践与思考,积极指导学生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紧密围绕学生成长、主题教育、文化活动、学实践、校园生活等内容进行日常推送,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吸引了师院学子的广泛关注。以系团总支学前小团的微信平台为例,自2014年8月20日创立至今,共发送了超过200篇原创推送内容,点击阅读量超过10万次。在团学建设方面,近年来也获得了多项集体荣誉。系团总支连续三年荣获校级 “红旗团总支”称号,系学生会连续三年荣获校级 “先进学生会”称号,学前社也连续两年荣获校级 “优秀社团”称号。

  三、用学提升专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陈璐认识到要将大学生思想教育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就必须首先坚持自我成长。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了涉及工作、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领域的专题培训学,并注重将实践工作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1项,主持校级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2项、学生工作特色品牌项目1项、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1项,并通过参加省级和校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对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检验、反思与改进。 2016年4月,获得陕西省第四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通过自身的努力,她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学校的肯定,2016年6月,经学校委推荐,陈璐荣获陕西高校优秀员荣誉称号。对学生的一份爱心与责任,让陈璐成为了学生眼中最温暖贴心的辅导员老师。正是在这份爱心与责任的传递中,让她与学生们一道见证着各自的青春时光,也让她感受到了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看到毕业的学生们在教师这一岗位上为3-6岁儿童的发展贡献着一份属于他们的青春力量,也让她深深感受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这一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更加坚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努力用学识激励学生,用爱心感染学生,用投入影响学生,为未来幼师的青春成长,为他们能够成为合格、优秀的学前教育人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3-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招聘六人才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3

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春江天玺6幢 EMAIL:lgwgls@163.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